超值推薦-愛情俘虜
這是網路上最便宜的 在此介紹給您
博客來文學小說-翻譯文學分類限量出清
想知道博客來網路書店如何介紹[愛情俘虜]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夏綠蒂死了,我住進她的房子。
大房間掛著塑膠玫瑰花,浴帽發出濃濃刺鼻的味道,
杯盤沒有一樣相同,她想生五個孩子,想每年環遊世界……
我不認識她,但在死亡的當下,她的靈魂撞進我的生活。
我從夏綠蒂的窗口看見艾伯特,從浴室的排水孔聽見他的笑聲,貼在廚房的牆上聽見他的呼吸,
他每天彈相同的曲子,對我說愛慾的故事,但從不對我說關於他自己。
我決定相信艾伯特,但做了一個疼痛的夢,我被啜泣吵醒,才發現那是自己的哭聲,
在扭曲和撕裂之間,曾經讓我誤解,讓我擁抱,讓我注視,讓我帶著笑容說話的他,消失了……
德國新生代女作家翹楚茱莉亞˙法藍克,以冷靜細膩之筆,風格率直刻劃三角關係的情慾和死亡。
大膽挑戰愛情與人性的界線。
推薦內容
茱莉亞˙法藍克的小說《愛情俘虜》,透過夏綠蒂的死亡事件,慢慢揭露了百拉隱藏於內心的恐懼、冰冷以及對人生的抉擇。敘述風格顯現出精準的情緒描述以及對人性細微的觀察。---- 柏林學術論壇主持人烏里希˙亞內次其(Ulrich Janetzki)
茱莉亞˙法藍克的文風冷靜、具高感度文學性,並呈現相當多元的風貌。她相當擅長敘述城市生活以及逐漸成長的城市面貌,故事說來總不帶任何贅語。她有如藝術家,充滿藝術性地將德國東西方加以連結。---- 文化明鏡
現年三十五歲的茱莉亞˙法藍克批評社會的風格有如契可夫的傳人。她的第二部小說《愛情俘虜》是一本對愛情多元面貌充滿訴求的作品。---- 焦點雜誌(Focus)
《愛情俘虜》充滿了炫惑的不平。法藍克令百拉敘述故事的方式,就好像她自己也正在相同的時刻當中書寫。整部書以柏林為背景,呈現出懸疑、不安的氛圍。法藍克堪稱是新生代女作家的翹楚。---- 德國日報
茱莉亞˙法蘭克在她的第二部小說《愛情俘虜》當中描述了一屋三人的三角關係,是一部愛慾、死亡以及愛情的作品。---- 德國晚報
法藍克於小說中所勾勒的懸疑故事內容比起她那實驗性的語言及風格來得更為重要。其不已教條式的理論述說,反以十分生活化的內容書寫。作品深獲評論家以及大眾的喜愛。 ---- Elle雜誌
《愛情俘虜》的作者毫無恐懼地展現出強大的感覺洪流以及語言圖像,讓此作品展現出驚人的寫作力道。茱莉亞˙法藍克將成為眾所皆知的新生代代名詞。---- 伯恩報
自小希望能和白熊一起跳舞的她,如此成為敘述德東/德西愛情與慾念千種面貌的行家。作品中的敘述風格冷靜、富有文學性以及多元的面貌。自第一本著作「新廚師」問世後,茱莉亞即獲得契可夫傳人的美譽。第二部小說《愛情俘虜》勾勒出柏林九○年代的風貌。與第一部作品中主人翁內在自我隔離的特性相較,此部作品更顯示出大城市所顯現出的疏離與孤立。作品中的百拉,承接了亡者夏綠蒂的屋子以及男友,並徹底地受到這愛情的禁錮。法藍克也同時於此作品中敘述大城市的緩慢成長。她在作品中成功地創造出驚人的寫作功力,並有如藝術家般地,揭露德東與德西之間的鴻溝。---- 文化明鏡
《愛情俘虜》以柏林為寫作背景,此部作品為偵探小說的試金石,為大城市愛情故事的巨著。百拉一心一意只想滿全她的愛。她要將一切事情與他分享,盡情地感受他,無時無刻與他在一起:每一次心跳都是為了艾柏特。百拉拼命地想挖掘出那屬於他的祕密,就算她知道一切可能會因為這樣的舉動而毀於一旦。茱莉亞˙法藍克的此部作品即在她那冷靜無比的語言下誕生。作品中的主人翁及便是在極為荒誕的情況下仍願意信其所信。而柏林此城市在作品中不單只是故事背景,而代表著所有大城市,賦予故事特殊的城市氛圍。---- 柏林晨報
法藍克的《愛情俘虜》引人聯想到個人的愛情經驗,並逐漸進入那屬於個人靜謐的內心,不停的探索著自我以及與他人的關係。文中透露出對愛情以及探尋無限的渴望。作品中的主人翁百拉不願意獨處,卻又無法信任的特性,也再再地揭露人在愛情之下的恐懼與不安。---- 青年世界
新世代的愛情。法藍克的第二部小說描述九○年代的愛情故事。文中特出的文學手法與風格清晰地道出屬於這個世代的愛情跫音。法藍克是位擅長處理內心抽象意念的高手。《愛情俘虜》中所有描寫到的人事物地點,皆相當忠實地描述出柏林此大城市的城市風貌。全書主要由一位女性觀察事情的角度進行,字字句句挑戰著「女性文學」給予人的僵化印象。故事敘述者百拉以感官感知世界,不過,未來對她而言非為感官,而是她對事物的理解與直覺。而這樣的人物類型也可能隨時存在於人們的周遭。法藍克所描述的一切,是那麼的真實,那麼地貼近生活。世界的愛情縮影就這樣在她的作品中油然而生。法藍克用有限的場景環境以及人物描述出迷人的婆娑世界。她的作品級是舞台劇,即是實驗室。藉著寫作,她與書中的人物、作者遊戲,挑戰著愛情與人性的界限。----南德日報
作者簡介
茱莉亞‧法藍克 (Julia Franck) 於一九七○年生於前東柏林。一九七八年與母親由前東德遷移至西德,並於北德的一處小鄉村過著鄉村的生活。此對當時才八歲的小女孩而言,可說是什麼都沒有。她於是寄情於自己杜撰的故事當中,並渴望著城市。她說:「我的第一本小說大約是在十一歲的時候完成。我的母親在閱讀這作品時,臉頰不住地飛紅著。」十三歲以後,她就時常過著候鳥般的遷居生活。「總是有一些原因得讓我搬家。不過我生命中唯一不會改變的事就是寫作」,她如此地敘述著。與人們失去的事物往來也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死亡、愛情、失根之感以及對不可能的事物加以反抗都是法藍克書寫的主題。
法藍克從小即展現了相當優異的寫作能力。對她而言,創作就是她的生命。擅長書寫的文學類別為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相當擅長勾勒男女之間的多樣貌的愛情形式,並藉此述說德國分裂對於人民造成的影響。法藍克以冷靜的筆調,書寫愛情,在德國造成相當大的轟動。「現在」對她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唯有活在現在,並仔細地去享受它,才能賦予生命意義。但是,這並不表示她違抗任何烏托邦式的美好想像。她強調是好好生活每個當下的時刻,以實際的生活書寫,作品應與周遭的生活緊密的結合,令其成為一部有著生命、有著呼吸的作品。
法藍克屬於細部描寫周遭生活的新世代。語言展現高度的析透性,描述手法則充滿試驗色彩,再再地顯露出挑戰傳統書寫的特色。她曾就讀柏林自由大學,專攻現代德語文學以及美國文學,並曾旅居中美洲多年。喜愛嘗試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也擔任過柏林自由廣播電台的播音監製人員,並曾擔任多家報章雜誌的合作夥伴。法藍克對生活有著很強的感受力,有時甚至帶些敏感。她對自己的生活有著以下的看法:「我獨居多年。有時會突然對自己有著只給自己住的房子,只給自己用的冰箱、桌子而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緊張。比如說,有時我會極度不安地煮著飯,就算有人和我一起用餐也是如此。或許就是因為這股獨處的不安,讓我想要有個小孩。」
她的首部小說《新廚師》於一九九七年出版。其後,隨即榮獲艾弗德˙杜柏林獎學金(1998)以及尼德薩克森獎助 (1999),英柏格‧巴赫曼文學競賽獎 (2000),並於二○○四年榮獲瑪利亞˙卡敘尼次文學獎(Marie Luise – Kaschnitz)。法藍克積極從事文學創作,文風創新,屬新生代知名女作家之一並為德國筆會的成員。目前與家人居住於柏林。其他作品有:《新廚師》、《險降》、《營火》。
譯者簡介
黃渼婷,一九七○年生。目前為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生(主修中西烏托邦比較)。曾任大明報編譯,目前為自由譯者並從事德語教學。
譯作:《銀龍騎士》(大田出版社)、《老實人也能成功》(小知堂)、《葡萄酒深度之旅--德奧篇》(旺文社)、《義大利語初學手冊》(冠堂出版社)等。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